柳州市民族高中新校区的食堂有三层楼,一共75个档口。这里供应最正宗的螺蛳粉,也供应天南海北各个民族的特色饮食,甚至还有一家专门的奶茶店。
中午11点50分,第一波学生抵达食堂,约2000多人。
他们很快在不同档口形成了长短不一的队伍。有人抬头看着大屏幕上的今日菜单,有人熟练地低头点菜,刷脸结算,端着盘子离开。整个过程短则十几秒,长则半分钟,流畅有序。
对学校信息中心副主任白亚军老师来说,这是一幅让他无比舒服的场景。
这意味着,这位信息技术老师,对一个拥有4000多人寄宿制高中食堂的数字化设计,取得了初步成功。而在一年多前,数字化落地的前夜,他最担心的,恰恰是系统失灵,“搞得大家都没饭吃”。
学生们有序排队点餐
白亚军觉得,4000多人的校园就像一个独立的小社会,“吃饭”是一切的基础,也是柳州民族高中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通过软件与硬件的结合,用最经济高效的办法完美解决4000多人顺利吃饭的问题,轰轰烈烈的“教育数字化”,才算迈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
而在柳州市民族高中的校长蒋小琼看来,数字化不仅能解决传统校园场景和教学实践中的顽疾,更能开拓性地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
如今,在这个占地270亩的崭新校园里,一场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变革实践,正润物细无声地展开着。
“孤岛”:一个学生和三张校园卡
柳州市民族高中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自治区特色普通高中,有着60年历史和底蕴。一年前,这所学校搬迁到了柳州市区南端的开阔地带。学校被当地典型的喀斯特翠峰环抱着,视野开阔,景色优美。连出租车司机都戏称,“这里是最适合读书的地方”——学校之外,没有喧闹的街道店铺,没有可供消费的餐厅商场,甚至没有其他建筑。
学校信息中心副主任白亚军来自黑龙江,略带东北口音的普通话,在柳州的校园里显得有点特别。十多年前,他考到广西攻读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就进入了柳州市民族高中,担任信息技术老师,任课之余,他也负责学校的数字化建设。
“学校早在老校区的时候,就开始了数字化建设。2016年我们开始尝试使用钉钉,但在办公、教学教务、学生生活管理等用的不同的系统,中间也换过好几次,但后面发现老师们都不爱用,说用起来不方便。”白亚军告诉我们,柳州市民族高中数字化建设初期,也是多个系统去尝试,但也导致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学校建设的各个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数据需要人工更新,出现了子系统越多,使用就越复杂的现象,而且各子系统还有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给老师使用造成一定的麻烦。”
不仅如此,校长蒋小琼也对教学与管理中的一些数字化系统不胜其烦。“一套固定的模板,完全不考虑每个学校的情况,填个信息表,竟然要把一些毫无关系的家庭情况都填上,浪费时间,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柳州市民族高中校长蒋小琼
“不仅老师们觉得麻烦不爱用,学生也累。老校区的时候我们有900多名学生住宿,水、电、洗衣机、图书馆.....”他数了数,一个住校的学生,可能需要三张卡。“不仅用起来麻烦,充值也麻烦,曾经一个饭卡的充值,学生队伍都快排到大门口去了,万一丢了要补卡就更麻烦。”白亚军感叹:“搬到新校区后,学校学生住宿人数将达到4000多,可不能继续这样搞下去。”
学校也曾经做过一些改进尝试,但始终找不到可靠又好用的解决方案。“最简单的,我们想让软件公司替我们调整一下审批流程,结果他们改了几个月都改不出来,更别说其他的了;而我想打通热水表的数据,水表公司根本不开放接口。”
白亚军很清楚这些系统的问题,“更先进的设备系统,动不动就上百万元,它却很难为了某个学校来做调整,而恰恰每个学校的情况千差万别,满足不了个性化的学校需求。结果就是花了钱大家还不愿意用,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化”三个字,反而成了“背锅”的。
外面的世界早已天翻地覆,而校园里的情况,却离白亚军所期待的“数智化”,相去甚远。“建设新校园时,我跟我们校长私里下说的一句话:这是我们学校数字化唯一一次可以按照我们的想法来建设的,一定要一步到位。”白亚军说道,他希望借助更加轻便灵活的工具,搭建一个“智慧校园”的数字底座。在这个开放的底座上,能自己动手,实现个性化需求又能连通数据,去实现教育数字化的无限可能。
“造桥修路”:连通校园
搬迁新校区,给了学校一个跨越式前进的机会。
在学校和时任校长的大力支持下,白亚军从新校区的设计阶段就开始介入,他仔细做了方案,把老校区的管理痛点一个一个列在纸上,再写上解决之道。他希望新校区在数字化建设方面一定要“造桥修路”,实现数据之间的连接,减少人工更新,减轻各部门的工作难度。“我们在招标阶段,就和水表电表的厂商提出要求,必须开放数据,这样才能在校园里实现真正的,无障碍的数字化。”
同时,通过大范围的走访调研,学校最终选择钉钉作为新校区“智慧校园”的数字底座。白亚军笑着说道:“我们学校的传统是一旦选用某个数字化工具或者系统软件后,学校所有的功能应用都全部放在上面,实现一个统一。基于钉钉的开放底座,我对于数字化校园的设想基本上都可以实现了,而且我们学校整个大的领导管理结构没有怎么动。因为钉钉已经帮助我们实现的整个的垂直化管理,它和我们学校的适配性很高!”
白亚军借助钉钉服务商把学生宿舍的水表卡、电表卡的原码数据和钉钉打通,个性化定制开发了一套圈存系统和发卡系统。从原来的三张水卡、饭卡、借书卡,整合成一张校园卡。在新学期入学前,通过钉钉录入学生信息,学生信息和校园卡对比匹配成功后,食堂用餐、水电消费都可以通过绑定的银行卡进行刷卡消费。对学生而言,告别了带纸币排队圈存的等待;对于家长而言,学生的每一笔消费、圈存在钉钉上都有通知提示,再也不需要下载各类APP辅助充值。
“原来做水、电的公司,新校区建成开学后还专门打电话给我,问是否需要找个公司来专门帮我们学校管理水电。”白亚军告诉我们,“我说完全用不上,因为通过钉钉的自助圈存系统都实现自动化了,根本不需要人员管理,后台还能实时了解同学们的消费数据,减少了后勤部门约6个人雇佣成本。”
柳州市民族高中信息中心副主任白亚军
为学生省时、为学校省钱
定制化的电子智能班牌,也是柳州市民族高中建设“智慧校园”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家校联系在我们学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很多学生是第一次住宿且一周才能回家一次,家长又很想知道学生的情况,新校区又距离市区较远,所以首先必须要解决他们通信问题。”和很多寄宿学校一样,柳州民族高中也是不允许学生带手机的。白亚军认为要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带手机在这也能生活的很便利的校园,是学校信息化校园必须解决的问题。
白亚军将班牌上的留言系统与钉钉通讯录打通,学生可以通过登录班牌留言系统给家长留言,家长通过钉钉接收、回复孩子们的信息。“留言的内容只有家长和学生双方看的到,其他人是看不到的,隐私性安全性得到保证;自从留言功能上了以后,不允许带手机,家长也没有意见。”
学生通过班牌与家长进行沟通
除了家校留言,学生在班牌上还能实时看到最新的课表(尤其在疫情期间老师生病很多,调课非常频繁),学校根据老师情况整体调课,生病的老师有其他老师代课,保证了学生正常上课。
同样地,以往教室和宿舍里的水电、洗衣机、教室机器设备的报修,学生需要先去不同的维修处,填写报修单,再等待师傅前来。但如今,学生们通过电子班牌的报修系统提交信息,不仅省去了通行和排队等候的时间,系统还会通过钉钉把修理需求,自动匹配给相关负责人,并且可以实时查看维修进度。
“像我们柳州市的一些学校,因为规模大了管理不过来或者为了满足一些个性化管理,最终变成每个年级各自拥有一个数字系统,有时候每个年级干了什么事情学校管理层可能都不知道,这中间存在着很多的隐患。”白亚军说,通过钉钉,学校不仅实现把所有数据统一一个“大一统”的平台之上,还利用钉钉的低代码工具宜搭,低成本迅速响应来自学校各个部门和老师们的各方需求。
广西高考执行的是3+1+2.需要学生进行选课。过去的时候,柳州民族高中都是给学生在教室上课电脑填写后班主任统计上报教务处数据统计,因要保证选科的科学性,学生要在三个时间段选择三次,统计很麻烦。新校区学生数量扩增,按照原始的方法耗时耗力,学校也没有多余的成本去增加教务人员。学校借助低代码宜搭搭建了“选科应用”,学生和家长们只需通过钉钉填写后,数据自然流转到教务老师那里,一个教务老师就能完成工作。白亚军告诉我们:“通过宜搭选课,让教务处和班主任没有那么忙。”
钉钉带来的数据连通和低成本的个性化定制,打通了校园的每一条经络。尝到“数字化“甜头的家长、老师和学生,也越来越习惯于拥抱这股浪潮。“我不想去强行推广新的应用,但事实上,只要你能真正解决大家的问题,老师和学生就会越来越爱用,甚至主动向你提需求。”白亚军说,在他的设想里,柳州市民族高中的“智慧校园”,才刚刚开了个头。
校长蒋小琼同样期待着看到学校更多的数字化成果,并准备着支持更多的数字化尝试。学校也将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团队,准备从各个科室抽调一两个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成为不同年级、不同科室内的“驻点技术员“。“有问题,他们可以随时解决;有需求,他们也可以随时反馈。”
白亚军认为,数字化是所有人的课题。校园的数字基座已经搭好,未来的低代码场景应用,将更加丰富,这也将会是所有老师甚至学生,大展拳脚的机会。对所有的学校而言,数字化是一条火热的赛道,也是通向未来的必由之路。裕乾,智慧校园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更多楼宇自控资讯,关注裕乾官网!(来源:本文转载于南方周末)
扫码加微信咨询产品、免费报价
裕乾(4006569698,www.probhai.com)是一家智慧化系统集成软硬件研发、销售、服务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成为智慧建筑、智慧工业、智慧环保、智慧电力、智慧水利、智慧农业等领域,具有自主研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与自主品牌一体化的先进解决方案供应商、系统集成综合服务商。